- 性别
- 男
- 居住地
- 陕西省 安康市 汉滨区
- 听定哥课之前小题一般错几个
- 1
- 听定哥课前历史一般考多少分
- 70
- 历史学科存在最严重问题
- 阅读提取信息能力有待提升
超级版主
居住地:陕西省 安康市 汉滨区
梦想大学:牛津大学
喜欢的专业:人工智能A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五子门生 于 2013-3-13 16:23 编辑
近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都有文言文材料题的出现,每种卷型至少都有一个此类题目的出现,少则4分(如2011年广东卷第16题),多则24分(如2011年江苏卷第1、3、5、21题)。答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文言文功底不扎实,材料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所以在这类题目上失分较多。
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如2011年新课标卷第40题);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如2011年上海卷第26题)。总之,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正确阐释事物能力以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辩证思维能力。
要想解决好这类题有两个基本前提:其一是扫除心理障碍,不要因为惧怕古文就失去答题信心。通过上文对题型以及能力考查的分析来看,在没有完全读懂和理解古文材料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对题目给出的问题推敲出一二来;其二就是要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和语法知识。只有这样,在面对文言材料题时我们才不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有了这两个前提,再稍做训练、掌握一些的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对经验的总结以及实践的反复检验,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所需的基本策略如下“四点”:
1.踩点
在答题和最后在形成答案时都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踩点。所谓的踩点就是踩问题的点,看问题有几问、问的是什么、分几步答等。实践证明,在答这类题目时先看问题再看材料要比先看材料后看问题效率、准确度要好一些。先看问题,胸有成竹地带着问题去读材料,答案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自然会逐渐生成。之后再根据问题条理清晰的稍作整理即可。
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
(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
(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
(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
(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
3.观点
观点就是综合分析文言材料,观察其表达所处的角度或采取的态度,进而解读材料的主题、大意及涉及的领域。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答案和所学知识点间的结合点。在解读文言文材料时一般只需通过切入点理解材料大意就行,没必要落实到每个别字词。如前一项所述,一些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也是观点句。
4.知识点
知识点就是历史知识点,是学生在经过切入、观察之后解答题目时在头脑中归纳、联想、回忆材料涉及的已学的历史概念、知识等。这是形成答案的主体部分。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解析:如下图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唐的草书书法家有张旭、怀素,由于这是一道选择题,所以最后还要根据选项选择最后的答案。答案是B项。
方法和技巧是死的,在运用时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学活用。以上是对高考文言文材料题解析策略的一点认识,希望各位同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使之更加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