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男
- 居住地
- 广东省 广州市
- 自我介绍
- 历史风云网创始人,致力于历史教学的有思想有趣!
- 听定哥课之前小题一般错几个
- 5
- 听定哥课前历史一般考多少分
- 50
- 历史学科存在最严重问题
- 不会概括大题
管理员
熊猫老师
居住地:广东省 广州市
梦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喜欢的专业:历史教育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作为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清末)民国两个时期之中,欧洲跟北美洲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
五四运动时代,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左翼激进派接受了俄国马列主义,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西学东渐进程的一部分。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斥和抗拒,到逐渐接受,甚至有人要求“全盘西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借由来华洋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他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应用科学、科技、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正要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放缓,部分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天主教的教义同时,也大量传入西方的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由于罗马教廷对来华传教政策的改变(废除利玛窦规矩,禁止祭祖),引起雍正朝廷及民间反感,导致禁教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入并未完全中止。
此时的西学传入,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1605年,利玛窦辑著《乾坤体义》,被《四库全书》编纂者称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当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由于只在少数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而且大部分深藏宫禁,没有能够很好的普及。
第二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方人再度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清道光十五年(1835),梁廷枬(1796—1861)受聘任《广东海防汇览》总纂和《粤海关志》总纂,得以浏览有关西方经贸与文化的大量资料,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介绍美国国情的专著《合众国说》三卷以及《耶稣教难入中国说》、《粤道贡国说》、《兰苍(伦敦,在此泛指英国)偶说》等著作,向国人介绍了西方各国历史与文化的真貌,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梁廷枬之后,又有魏源著《海国图志》,开国人眼界。
由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1860年代开始,推行了洋务运动,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当时的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面对西学,而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等,而未试图对西方的学术思想加以学习,因此在这期间学术思想方面的传入主要借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媒体,以及洋务机构中为军事目的顺道译介的书籍。
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影响非常广泛。许多人以转译日本人所著的西学书籍来接受西学。进入民国时期,由于对政治的不满又进一步导致知识分子们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五四时期这种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