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战神走上银幕——战争片
像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一样,力求艺术地再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它带来的 巨大创伤,也正是电影艺术家们的职责与使命。他们的共同努力,将波澜壮 阔的战争片推向一个高峰。
反映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片尤为成功。曾经经历了 “人类历史上无与伦 比的空前苦战” (二次大战)的苏联,就在世界电影史上谱写出史诗般的篇 章。他们所拍的反法西斯战争片大气磅礴,再现了历史并歌颂了人民。如: 《伟大的转折》、《丹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青年近卫军》、《这 里黎明静悄悄》和巨片 《莫斯科保卫战》等等,都是震撼人心的优秀影片。
战争片从一开始就带有两种创作倾向。或者以战争本身为对象,表现正 义之师的伟大、勇猛、所向无敌的气概,如 《桂河大桥》、《攻克柏林》、 《遥远的桥》、《巴顿将军》等等,战争纪录片,更是通过对著名战役的追 踪拍摄、报道,为历史留下弥足珍贵的见证,如历史文献片 《在莫斯科城下 大败德军》,再如由240 名摄影师分赴辽阔的战场,拍摄的一部独创性杰作 —— 《在苏联的24 小时战斗》,以及脍炙人口的 《中途岛之战》、《诺曼底 登陆》和 《12月7 日》等等,让人观后久久不能平静,不能忘却。
战争片的另一种倾向,则以战争为故事背景,以写人物命运为主,去揭 示战争的无情、可憎以及人性的力量和光芒。如备受推崇的苏联电影大师格 里高里·丘赫莱依的 “战争三部曲”之一 《士兵之歌》,就堪称是战争片的 创新之作,美好心灵的赞歌;如苏联格鲁吉亚电影厂出品的 《士兵的父亲》, 日本出品的 《缅甸竖琴》、《肉弹》和德国影片《莉莉·玛莲》等等,都是 振聋发聩的战争片力作。
1964年拍摄的 《士兵的父亲》,是苏联电影艺术家在战争片领域的重要 开拓,有着深刻的思想性与艺术魅力,在人性与战争的关系方面,做出了令 人赞叹的探索。影片表现一个种植葡萄的老农民,去前线看望当坦克手的儿 子,最后,儿子牺牲在自己的怀里,老人却亲身投入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 使观众认识了一位纯朴的老农民、老战士的襟怀,见到了战争中许多普普通 通又感人至深的场景,看到这位士兵之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仍然保持着善 良的天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影片讲叙的是战争,却在深层次赞美了人性的 崇高、伟大,人民的不可战胜。
日本影片 《肉弹》则描写一名军国主义的炮灰的可悲可笑的命运。原本 是憨厚、老实、可爱的主人公 “那家伙”,在广岛落了原子弹之后当了 “特 攻队员”——坐在空汽油筒里带着两颗鱼雷去撞军舰。他爱上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在空袭时被炸死了,他也奉命来到太平洋上;他一心一意要为小姑娘 报仇。日本战败了,“那家伙”还在等着敌舰出现,错向尿处理船放了鱼雷。 最后,他被尿处理船救起,才知道二战已经结束。二十几年之后,在海上仍 然飘浮着一只盛着白骨的汽油桶……这部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深刻批判了 日本军国主义,已经上升到哲学层次,富有哲理。影片还采用了滑稽的自嘲、 痛楚的内心独白告诫世人,谴责了战争。
英国人大卫·里恩,被认为是著名的战争巨片导演,他把两部最优秀的 战争片奉献给世人。其中之一是 1957年拍摄的彩色宽银幕影片《桂河大桥》。 此片被公认是50 年代最为雄伟的战争片,曾荣获 1957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 片奖、最佳改编电影剧本奖 (皮埃尔·布尔)、最佳导演奖(大卫·里恩)、 最佳男主角奖 (亚历克·吉尼斯)、最佳音乐配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 接奖 7项金像奖,同时也有极好的票房收入。
故事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东南亚,在占领了新加坡、 泰国后,要在泰缅边境的桂河上建造一座通火车的战略性大桥,作为进攻缅 甸的阶梯,并利用一批英军战俘充当建桥的劳动力。
这批英军战俘是受驻新加坡的英军司令部命令才集体投降的。为首的英 军上校尼柯尔森 (亚历克·吉尼斯饰)自恃并非是战败被俘,坚持要根据日 内瓦协议规定,反对军官同士兵一样从事体力劳动。这激怒了日军大佐,于 是尼柯尔森和几个敢于反抗的英国军官受到残酷的折磨和拘禁。然而尼柯尔 森刚毅不屈。
由于英军战俘不服从日军军官的领导,建桥工程进展十分缓慢,日方无 奈,只好同意了尼柯尔森的要求,并将建桥工程交给他全权指挥。尼柯尔森 于是 “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甚至动员伤病的战俘也参加劳动,使施工进 度加快,以完成一座英国军人建筑的桥,显示英国军人的才干。
英情报部门发现了日军这一计划,决定炸毁那即将完工的桂河大桥。受 命炸桥的爆破小组终于在大桥通车前赶到,并于黑夜装置好了炸药,但炸药 的导线却被与日军大佐一起巡视大桥的尼柯尔森发现,并循线找到了隐蔽的 爆破员。为了护住这辛苦建成的 “英国军人”的桥,尼柯尔森不顾一切地与 爆破员搏斗起来。不幸,爆破员被击毙了。看到年轻的英国爆破员倒在血泊 中,尼柯尔森似乎突然觉醒,他带着重伤扑向爆破开关,亲自炸毁了桂河大 桥。
影星亚历克·吉尼斯饰演的尼柯尔森上校极具军人气质和风度,令影片 倍增光彩,非常感人。
大卫 ·里恩的另一部战争片是《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影片完成于 1962 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细腻深刻地描写了阿拉伯人之间的血腥仇杀 与战争,也刻画了英国的阿拉伯问题专家劳伦斯少校怎样致力于消除阿拉伯 人之间的敌对情绪,但最后理想破灭而离去。男主角因本片获得奥斯卡奖提 名而一举成名,摄影师在景色的描摹和战争气氛的渲染上很有功力。死寂的 沙漠似乎被赋予了生命,令人赞叹,影片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 演、最佳摄影3 项金像奖。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都是参战国,所以拍摄的战争片很多,很充分。 有的拍得场景惨烈,令人战栗。《遥远的桥》就是 1977年由英国导演理查 ·阿 顿巴勒执导的这样一部战争巨片。这一次摄影机完全直面二战的阿纳姆战 役,而且选择了一批著名影星如德克·博加德、詹姆斯·卡恩、劳伦斯·奥 立弗、罗伯特·雷德福、莉芙·厄尔曼来饰演剧中的军人。故事描写了 1944 年6 月6 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并一路挥师东进。9 月4 日,蒙哥 马利元帅统率英国第21 集团军群已进抵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一线。为了夺取德 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鲁尔区从而取得这场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盟军于9 月17 日发动了阿纳姆战役。阿纳姆战役最终由于盟军行动的迟缓,给敌方以喘息 之机,导致了战役的全面失败:孤立无援的美军第一空降师进行了4 天艰苦 卓绝的战斗,坚守阿纳姆桥头的弗罗斯特部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向 德军投降;沿途准备抢占的 6座桥梁,均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丧失;英国皇家 空军在没有无线电联络的情况下把宝贵的补给品投向了德军阵地;9 天的浴 血奋战,盟军地面部队未能向阿纳姆地区挺进一步;第一空降部队所余2000 余名将士在厄克特带领下只得退出了莱茵河……这部集中表现英美军人在二 战中联合作战的可歌可泣的影片,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战神的威力和战争的 残酷。
意大利 1959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拍摄的影片 《大战》也很成功。 影片导演马里奥·莫尼切里曾拍过著名影片 《警察与小偷》;是意大利新现 实主义喜剧片的奠基人与代表。在 《大战》中,他没有去呕歌英雄主义,而 只描写了两个士兵的命运。他认为, “在一个法西斯掌权前的民族主义的意 大利,真正为祖国而战而死的,是那些可怜的小人物:苦力、小兵、微不足 道的意大利人……”
在宣扬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电影园地里,还有许多优秀的战争 题材影片值得提起,如让·雷诺阿的 《吾土吾民》、雷内·克莱尔的 《铁路 英烈传》、反法西斯名片 《卡萨布兰卡》、《忠勇之家》、《辛德勒的名单》 等等。
历史,人类永远不会忘记,当战争之神的阴影随时有可能向我们袭来的 时候,战争片就在教育、告诫着人类,使人民在反省中成熟和觉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