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8|回复: 0
收起左侧

[美术史话] 第十一章现代各流派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2-8 11: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十一章  现代各流派
  介绍现代的绘画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象现代这样,各种各样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倡导不同的流派,而且互相竞争,互相影响,这在美术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当然,说是现代,也不是说就是“今天”的意思;说是二十世纪,我却想把这些人发展到今天所走过的道路尽量按顺序来谈谈。
  正如大家知道的一样,曾经被责骂为法国的耻辱的印象派各大家早已为群众所理解,而继其后的后期印象派也已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些人即塞尚、凡高、高庚,他们认为美术不能仅仅模仿外部的世界,而且要强烈地表现基于自己个性的自我。凡高画的象火焰般的太阳,在扁柏上闪耀的两三点光辉,象蓝墨水似的鲜蓝色天空,塞尚画的比起躯干来颜面小而又身体细长的人的肖像,高庚画的用单纯的笔触描绘的土人等等,它们都不和自然相似,当然不能仅仅由于这一点便加以贬低。所谓绘画,并不是只能和大自然一模一样,那不是和摄影相同了吗?绘画一定要有一种精神上的东西。这大体上就是他们的主张。他们受到世人的嘲笑度过可怜的一生。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比一般人先走一步。在他刚要为社会所承认的时候,那个艺术家已经与世长辞,这样的事例已不是罕见的。塞尚于1906年去世,然而他的创作给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在今天的画家中,几乎没有不得益于他的艺术的。
  正是在塞尚去世几年前,在艺术的中心巴黎的蒙马尔特,出现一群被社会称之为“野兽派”的画家。你们也许会对这个奇怪的名字吃惊。年轻的美术家们为继承伟大的人们的志向,和当时称霸画坛的学院派陈腐的绘画相对抗,猛然兴起,以清新的精神创造前所没有的艺术,却被社会上好挖苦人的人们半开玩笑地加上“野兽派”的名字。当然现在已没有被用这个名字称呼的人了。那些已经过了三十年,到今天已都成为年老的大师,则还在老当益壮地勤勉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
  究竟“野兽派”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它的主将是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HennriMatisse,1869—1954)生于法国的不大的加多城。尽管按照父亲的愿望是要他作律师,却因为生来喜欢画画,进了美术学校。他在美术学校学习以后,作了莫罗的学生。关于莫罗的情况已经在前面谈过了。
  马蒂斯在莫罗门下学习期间,据说早就以优异的才能使老师惊叹不止。他从印象派学习了辉耀的外光的色彩,以后又受塞尚的影响,才明确了他自己应该走的道路。他的画特点是画面单纯化,省略了一切无用的成分,只是由单纯的线条和色彩组成。他的画乍一看,好象是涂抹了谁也没有用过的那种大块色彩;然而在这些粗放的笔触里面,往往隐现着敏锐的智慧的闪光。你们大概知道音乐中所用的对位法这个术语吧,它说的是两种旋律互相保持和谐地演奏下去。马蒂斯的画正和对位法一样,初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画面色彩也好,一根线条也好,都是互相调和地在一个画面中占据着各自的位置。他也没有忘记画物体的外形,因为外形是绘画中最重要的特征。即使是贝多芬的任何优秀的奏鸣曲,只能听其声不能见其形。音调不论如何巧妙地组合起来,毕竟还是声音,这是音乐的特征。然而马蒂斯是画画,因此最主要的,应该是重视可见性。
  有人这样说,马蒂斯想画一幅画,首先把画室里预备好的各种彩色纸搭配起来,考虑色彩的配合,整个的调子,直到觉得“这样好”的时候,才开始作画。这虽然只是姑妄言之,不过若仔细研究他的画,会觉得这个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对他的画给予影响的,正如人们经常举出的一样,是黑人的雕刻,是未开化的人粗笨地在木头上雕刻的人像。它们为当时致力于单纯化的马蒂斯所注意,应该说是当然的事情。黑人的艺术对后面要介绍的毕加索或者后来好久才有名的莫迪里阿尼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马蒂斯不断吸取了塞尚的画和黑人艺术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才能;后来他离开巴黎,去法国南部尼斯,在闲静的生活中创作了许多新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淡雅潇洒,独具一格。“色彩的游戏”——也有批评家用这句话批评马蒂斯。
  这样说,听起来使人觉得好象马蒂斯是一个一帆风顺地成为有名的人,事实上他也有过非常困窘的时期,据说曾在巴黎剧场,为了装饰天花板,和石工们一起劳动。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友人马尔盖说:“唉!马蒂斯,快停下这个活吧,不是已经干了七个小时了吗?”马蒂斯生气地说:“你再说一次试试。看我不揍你!”若看他的照片,使人想到与其说是画家,倒不如说是哲学家或医生。从照片中不是能看出年轻时苦斗的痕迹吗?后来他作为法国画坛的巨匠,还显示出持久不衰的作画精力。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也是现代的大师。
  你们大概以前就经常听到“立体派”这个名字。一时如此使世人惊异的立体派,在今天已经成为旧话,不过当时人们却是用种种语言来评论立体派。一点不了解立体派的人说什么“哎呀,那是自以为是的富家少爷的游戏。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还有一些说话俏皮的人说“画就是画就行了。画既不是几何学也不是道理”。而好心的爱好新奇的人们,则是毫无理由地给予尊崇。
  然而,立体派是优秀艺术的一个方面。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几何学,更不是道理。那么立体派是怎么回事呢?立体派的创始人毕加索是走过什么样道路呢?而被称作立体派画家的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父亲是一个画师,他画画的最初的先生就是他的父亲。不久他转到巴塞罗纳,在那里举行的展览会上获得三等奖,这还是他刚满十四岁时的事情。很早就发辉了才能的毕加索关心到画家们憧憬的地方巴黎去。他在巴黎出现并举行第一次展览会,是1901年,他当时二十一岁。
  毕加索一开始并没有画立体派的画。他受法国的劳特累克的影响,喜欢画在酒馆、剧场的散步场所、演出的舞女、丑角、江湖艺人等。然而不久回到亲爱的祖国西班牙,那里有埃尔·格列柯的神秘宗教画;他再次出现在巴黎时,他的艺术完全成了现代的格列柯。批评家把他画格列柯风格的画的时代称为“蓝色时代”,因为构成主调的是郁闷的蓝色。
  和马蒂斯从黑人的雕刻受到启发一样,毕加索也受黑人很大的影响,然而和马蒂斯少许不同。马蒂斯尝试的画面单纯化并不损害物体的形状而把物体照实画下,着重点在于色彩:而毕加索首先是毁坏自然界物体的形状,只是把几个表面结合起来,构成所想象的立体形。因此,他借用几何学的三角或四角图形,根据明暗的配置,加以神秘的组合。我们不能被立体派这个词限制住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不过是在创始人毕加索并不知道的情况下,被随心所欲的评论家加给的名字。社会上的人们好容易才注意到立体派;在毕加索的周围,许多年轻的画家抱着同样的目的开始努力,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尽管是相同的,但在艺术方面,却和算术不一样,不能得到同样的答案;他们都基于自己的个性向前迈进。
  在他们中间,一直和毕加索一起工作,和毕加索合作的是乔治·布拉克(GeorgeBraque,1882—1963)。他的画和毕加索的冷静的神经质的作风相比较,具有稳静柔和的特征。有的评论家批评他是“极为谨慎的画家”。诗人阿波利奈是最早注意他的画的人。菲尔南德·列热(FernandLeger,1881—1955)由近代的机器文明得到暗示,以最完美的形态表现了飞机的发动机、铁桥和信号机等。安德烈·洛特(A-ndrevLohte,1885—?)是画易于理解的画的立体派画家。他的特色是:把立体派所尝试的方法和写实派的态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涂以漂亮的明朗的色彩。他这个聪明的画家也以评论家而著名。
  此外,还有其他许多人。如格利斯(Gleese)、梅青格(Metzinger)、勒·法孔尼耶(LeFauconier)、比卡皮亚(Picabia)和杜香(Duchamp)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当立体派发出胜利的欢呼的时候,它的创始人毕加索发表了完全不同的作品,又一次使人大吃一惊。这是1918年的事情。他又一次仔细观察自然,毫无损害地把自然的形象引入画面。衣服的褶皱、毛发的纠结或背景的花纹等,都极其稳重的加以描绘。当然他不只是模拟自然,而总是考虑整体的调和,为了整体,不画上任何一点无用的东西。人们把它称为“新古典派”。“毕加索是变色龙”这样的话流行起来也是在这个时候,因此变色龙经常改变颜色。然而不管他被怎样说,却仍然不影响他的伟大,证据是,毕加索的这种倾向在今天还以种种形式对各种人产生影响。
  安德烈·德朗(AndreDerain,1880—1954)生于法国的沙托乌。塞尚去世以后,从立体派的瞬息万变的运动到现在的巴黎派,可以说还没有一个象德朗那样严肃地致力于创作的人。他在故乡沙托乌和后面要介绍的弗拉曼克认识以后,成为亲密的朋友,相互勉励。德朗的风格,显然是从塞尚而来。若看作品艾斯坦兹克和克亚达克的风景,就很清楚他是怎么敬佩塞尚,受教于塞尚。他和希腊人一样只是对形感到兴趣。形的调和、全体的综合,这些都是他的艺术中心点,象马蒂斯所追求的那样的色彩,对他说来却是无论怎样都可以。
  他画的威严的大树,粗大的根扎于大地,树枝相互交错,是一幅充满稳静感的作品。在阴暗的背景中可以看到眼睛睁得大大的人物的强劲的描写。难道不具有那种大师的品质吗?人们把他称为古典的,确是这样。他是接受了立体派的洗礼的新古典派。
  亨利·罗稣批评家为了自己方便随便把许多有才能的画家分入不同流派,不过也有无法列入任何流派的画家,他的名字就是亨利·罗稣(HenriRousseau,1844—1910)。他生于拉维阿。父亲是马口铁工匠,据说母亲为了使寺院的僧人高兴,总是倾囊捐赠,是个极为虔诚的人。罗稣由这样善良的母亲亲手抚育,不久成为青年,到墨西哥去作军乐队队员。后来离开军队回到巴黎,作了海关官员,经常在闲暇时画画。若谈他的朋友德国人乌德写的传记就可知道,罗稣是天生的不拘小节的人,即使做了官员,因不胜任繁杂的事务,经常担任巡视的职务。休息日子在自己家的客厅宴请许多客人;到日落后,演奏在军乐队时学会的小提琴消遣。在许多画家中,象他那样留下有趣逸闻的人,大概还是很少的。这种意趣在他的画中也经常表现的。他最独到的是用对人类和自然的爱,把我们日常见到的自然界表现成遥远的梦之国。他在作品里重现了他在墨西哥看见的风物,有蛇的热带森林、野兽和非常艳丽的花。巴黎郊外的森林,象棉花似的毛绒绒的云彩都是整齐的被热诚地描写而使我们为之感叹。据说他把在公园散步时拾起各色各样落叶,带回家作为自己每天应作的事。纯真无瑕的眼睛使他的画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画朴素的造型与透明度恰似我们把望远镜倒过来看到的景色。最初认识他的画的是阿波利奈,近年有个叫菲列普·斯波的小说家为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去世的这个伟大的画家作传记。现在说起罗稣虽然是有名的画家,不过在他活着的时候,连一幅画肯出十法郎的买主也没有。
  乔治·罗奥(GeorgeRouault,1871—1958),据说生于巴黎的一个地下室里。家境贫寒,从小在彩画玻璃厂工作。据说罗奥从这个时候就喜欢画画,积存很少一点钱买颜料画画。生活稍微宽裕以后,进入前面说过的马蒂斯的老师莫罗门下,很早就被认识其才能。《将死的基督》等画多半受了莫罗的影响。此后他的画发生了难于想象的变化。他以激烈的变形、强烈的色彩,大胆地表现丑陋的街头女郎和讽刺性宗教画,在象深澈的海底的蓝色中,涂上象突然发出的叫唤似的黄色和红色。评论家说他在画中应用了少年时代所看到的彩色玻璃窗的效果。有个时候,他的画由于丑陋的理由而遭到非难,不过在今天却占据着无可否认的地位。
  莫里斯·弗拉曼克(MauriceVlaminck,1876—1958)是荷兰人的孩子。如根据他写的自传《危险的拐角》,他也是一个在成为画家以前经历过种种不同生活的人,作过当时风行一时的自行车比赛运动员,作过咖啡馆小提琴演奏师;在积攒了金钱以后,和德朗认识,才下定决心作画家。首先对他给予影响的是凡高,以后他深为佩服塞尚的用笔,而且找到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他喜欢画的风景中,可以看到在阴暗的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天空下混浊模糊的森林,在其间浮现出红色的房顶和淡白的街道。他是北国的赞美者。有人把他的画评论为“用低音大提琴演奏的即兴诗”。不知为什么在他的阴暗的调子中有一种使人想起低音大提琴的迟钝的琴弦的战栗。虽虽然一般人说他的画“与塞尚相似”,这是表面的看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画家。他的画中既没有塞尚的透明度,也没有古典的情趣,倒不如说有和凡高的热情一样的东西。
  莫里斯·郁特里洛(MauriceUtrilo,1883—1955)生于巴黎。他的母亲叫苏珊·瓦拉东,是一位有名的画家。正如毕加索从父亲学画一样,他由母亲教会了作画家的第一步。虽然郁特里洛的画被人们称之为“巴黎的肖像”,不过主要是蒙马特尔的风景。用灰色调描绘的古老的墙壁,毫无生气的建筑物,医院和市政厅,满是尘土的街树。评论家将他的画的年代分类为“写生时期”、“印象派时期”、“白色时期”和“色彩时期”。其中后面两个时期也就是从1910年至晚年,具有最充实的价值。
  关于他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传闻。据说这个孤寂的街头诗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沉溺于酒中,后来竟至丧失用手的自由。没有手的画家!这无异是画家的自杀。尽管这样,每年都有他的作品发表,其中大概有点什么隐蔽的内幕。正好他的母亲是画家,她难道不会替儿子郁特里洛偷偷地画吗?这只是传闻,性急的人将这一段称为郁特里洛的“伪作时期”。小说家中有一个经常写蒙马特尔故事的叫法兰西斯·加尔柯的人,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为他写过传记。
  杜飞还有一个大师劳尔·杜飞(RaoulDufy,1880—1953)生于法国北部阿弗尔港,很早就开始学画。他的画最大特征是色彩明朗轻快,而联系着色块的线条紧凑纤细使人悦目。他去西西里岛和非洲摩洛哥旅行,在画中巧妙地再现了热带的风物。他经常用熟练的略画法表现透明蓝色的海洋,三角形的波涛,赛马场和在场上行走的人的姿态,马的有力步伐,穿甲克的骑士和穿礼服的绅士。若将他的画与马蒂斯和凡高加以比较,他的画在色彩轻柔淡雅方面,使人想起马蒂斯;在经常观察自然方面,却和凡高相似。象凡高所特有的那种对自然的热爱,使之在远景连烟云似的扁柏也不遗漏,这点在杜飞画的赛马场空地上的七叶树和一只狗的身上也可以发现。不过杜飞却缺少凡高的热情,而比凡高潇洒。将树叶三片四片地描绘得很大以表现繁茂等等,难道不使人想起象中国或日本的南派画家吗?
  阿米德奥·莫迪里阿尼(AmedeoModigliani,1884—1920)生于意大利的里窝那港,二十二岁时决心作雕刻家。到巴黎。正如前面所述,当时在人们中间引起注意的黑人雕刻,吸引了他,由此得到启示,留下了不少件雕刻。恰好那时,欧战爆发,贫苦的他没有钱买雕刻材料,而决定走绘画之路,这就是开始作画家的第一步。他画画大概最多不过五年左右时间。他也沉溺于酒,可惜三十七岁时就去世了。他死在巴黎的慈善医院,没有多久,他的夫人也自杀而死,在本国作社会党议员的哥哥写信给朋友、生于波兰的画家基斯林格委托他“请将弟弟象王子一样埋葬了吧!”。就我所知道的,莫迪里阿尼画的风景画只有一幅,其他毫无例外都是人物画。一开始作雕刻家的他,只是对人有特别的兴趣。而他作品中的人物是职业不太受人尊敬的女人、跑腿的小伙计和懒惰的青年等,他们都是一样的长脖子,溜肩膀,象肺病患者似的疲惫不堪,两手交叉放在膝上,或者靠在椅背上,静静地闭着眼睛;如不是这样的时候,便用空洞的眼睛茫然地眺望不定的地方。他象马蒂斯和德朗一样,照他的想法改变自然的形态;然而它好象是从所描绘的人物的个性中自然产生的。具有和他相似特征的大概是日本浮世绘画家歌麿。正如有所谓歌麿型的面貌一样,也有莫迪里阿尼型的面貌,都象梦中人一样,有种寂静的美。他虽然很年轻就死了,不过他的画是很出色的。
  玛丽·劳伦珊(MarieLaurencin,1885—1956)她生于巴黎的上流家庭。据说虽然进了美术学校,由于素描很差,连老师也很为难。但是不久为立体派的画家和诗人阿波利奈与安德列·萨尔莫发现,以后就成了名。
  她画的女性轮廓优美,黑色的瞳仁,长长的鼻子,大大的嘴唇,将观赏的人引入美的境界。她们伸展优美的手脚,在灰色的空气中跳舞或捉迷藏。批评家将她称为现代的华多,她确具有罗可可的风味。
  虽然有的人把她算作立体派的一员,但如果这样表现手法不是离得太远了吗?
  基斯林在当时巴黎画家中最年轻的是基斯林(MoiseKisling,1891—1953)。正如在前面莫迪里阿尼一节所介绍的,他和莫迪里阿尼是最好的朋友,他的画多半受莫迪里阿尼的影响。基斯林生于波兰的克拉科夫,父亲是职员;据说二十岁以前在故乡的美术学校学习,当时因为成绩优秀得奖。到巴黎后不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作为一名法国兵抗击德国,以后加入法国国籍。
  他的画遍及各个领域,最富特征的是人物画。在屏风环绕的床上,好象心情很好,身躯弯曲地堆着的女人,有柔软的手圆圆的眼睛的少年,年轻的无家可归的姑娘,都是以考虑周密的构图和流畅的笔触,极其生动地表现的。据说他讲过:“我的理想是画得好,没有什么思想之类的东西。”若看他的画,的确会首先引人注意的是技法的美。他的画大概还会画得更美吧。
  马瑞·夏加尔(MareChagall,1887—)生于俄国莫斯科地方的荒村维德夫斯克,是犹太人,双亲是贫穷的农民,幼年时贫苦的生活一定对他以后的画境赋予了特色。他喜欢描绘俄国农民的生活。据说在他少年时,有个访问他的故乡的人看见他的素描说:“真了不起,你是艺术家。”他没有受过教育,甚至艺术家是干什么的也不明白。十九岁时,在彼得堡认识装饰画家列昂·巴克斯特(LeonBaest)。以后独自到巴黎,那是1910年的事情。不过他在巴黎并没有受到重视,最初重视他的是德国。
  他的画的特点是富有东洋的美丽的幻想。《我和村庄》《绿色的犹太人》最有名,正如从这些作品也能理解到的那样,画中是陶醉在他自己心灵里浮现出来的幻想世界之中。
  其他画家那时以巴黎为中心,还有许多有名的画家,例如绰号“森林的泥瓦匠”的稳重的风景画家塞贡查克(D-unoyerdeSegonzac)、巧妙地应用日本画的藤田嗣治等。不过,上面过于落笔于法国的美术,下面想再次追溯时代,谈谈在其他国家兴起的绘画运动。
  未来派尽管未来派现在刚被人们忘记,不过作为在意大利兴起的塞尚以后的绘画运动曾受到社会上的注意。这派的创始人是诗人马里奈蒂(F.T.Marineti),其中有波齐奥尼(UmbertoBoccioni)、卡拉(CarloD.Carra)、巴拉(Gia-comoBalla)、鲁索罗(LurgiRussolo)、塞维里尼(GinoSeverini)等参加,发表了宣言,出现于画坛。
  其中,卡拉现在应列入超现实派,塞维里尼跟随后来画坛的倾向而偏向于新古典派。下面是他们的宣言中的两三条:
  一、热爱真理的我们,对于色彩和形状不能采取象以前那样的看法;
  二、眼睛看见的事物是短暂地留在网膜上的,特别是一直运动的事物也可以看见几个,奔跑的马的脚也有二十几只;
  三、画人物不是画他的姿态,而是画他的周围环境;
  四、宇宙的力应该是运动的。
  正如从这些话所了解的那样,他们的主张是表现运动。按照他们的想法,象德拉克罗瓦画的马看起来不管怎么象猛烈奔跑,它也不过是在某一瞬间快速拍摄的照片。为了直接表现运动,就必须表现运动着的物体的几个形状。另外,只画人物不能成为肖像;人既有回忆,对未来也充满希望,因此,如果在一个画面里不把这些都描绘进去,就不能成为肖像。他们这样想,而且在艺术中加以实行。人们往往把立体派和未来派认为是相类似的东西,实际上二者完全不同。立体派总是以静止的姿态,分解物体的形状。虽然没有余暇来谈未来派的错误见解,不过不能不注意这一点,即未来派仅仅几年就消亡了;但是,德拉克罗瓦的画依然放射光芒。顺便提一下,他们这一派在意大利发表宣言是1910年的事情。
  表现派表现派是在德国兴起的二十世纪的绘画运动。正如受到塞尚、凡高和高庚刺激的野兽派的画家们起而对抗陈旧的绘画一样,在德国新的画家们也开始主张:“绘画不是描绘自然原有状态,也不能象印象派按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去描绘;绘画就是表现自己的心灵和自己的精神。绘画不是说明书,而是表现我们的感情。”这大体就是表现派的想法。因此,塞尚以后的艺术,哪一种都具有一些和表现派共同的东西,德国的评论家们几乎主张在表现派中也包含有立体派。
  表现派的运动从1910年左右开始盛行起来,所以可以认为几乎是和未来派同时兴起的。现在,若考察它的发展过程,首先是慕尼黑有个“新画家联盟”的二十七名年轻画家团结起来,举行了新的展览会,展览会主持者是俄国人康定斯基。其中还有以动物画闻名的弗兰兹·马克。
  在德累斯顿,以“桥社”(Brücke)为名的一群年轻艺术家,也以同样的主张掀起运动,其中有培许太因,另外有德国北部来的爱弥尔·诺尔德(EmilNolde),从奥地利来参加的有柯柯希卡(OskarKokoschka),而保尔·克莱(PaulKlee)大概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个。他们是些什么人,画的是什么样的作品,下面稍为介绍一下。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i,1866—1944)生于莫斯科。根据他的回忆录,据说他从孩子时代就喜欢马,在细棍上缠上绳子,骑上它玩;后来在他的画中经常出现马,看来不是偶然的。幼年时代经常和双亲一起旅行,长大以后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恰好当时在法国野兽派运动盛行起来,受到它的激励。和马尔克一起出版《青骑士》(DerBlaueReiter)杂志,并在杂志上发表他们的作品和论文。
  他的论文的要点,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即使不特意表现自然的形状,而只有色彩和线条,它们就激动着我们的心,激发起感情。因此,只要将色彩与线条巧妙地配合,即便其中任何意义也没有,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的画的题名大部分都是称之为“构图”或者象音乐一样称为“作品第几号”。
  但是在他的艺术论和作品之间似乎也有很大的距离。虽然艺术论是为保护他的作品而产生,不过他的作品却象是由论文引伸出来的形式。我想,康定斯基的没落,难道不是由于这个原因吗?
  奥斯卡·柯柯希卡(Oskarkokoschka,1886—1979)生于多瑙河畔的赫约兹西兰村。他最得意的是人物画,象无论在哪件作品中都可看到的那样,在想加强调子的部分,不使用画笔,而直接从颜料管里把颜料原色挤上去。此外,在笔触粗犷等种种方面有和凡高相似之处,所以有人称之为“北方的凡高”,不过总是比不上凡高。
  保罗·克莱(PaulKlee,1876—1940)在表现运动中,是从事绘画活动最长的画家。他原来是瑞士人,生于伯尔尼附近的小村,他的祖父是肖像画家,父母都是音乐家。长大以后就研究凡高和塞尚的作品。1912年到巴黎,当时正好是野兽派的全盛时代。他喜欢罗稣、毕加索和马蒂斯等人的作品;第二年回德国以后,受康定斯基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巧妙地混杂着法国和德国的艺术。就是说从康定斯基学得抽象的色彩与线条的配合,从马蒂斯学得淡雅的色调。1920年在慕尼黑举办个人展览会。在其他表现派画家几乎销声匿迹的时候,他却仍然向独特的境地前进。而且就在三十年代还在巴黎举行个人展览会,据说即使原来由于国家的感情而不喜欢德国人的巴黎画家们,也很佩服他的艺术。大概他还具有一个应该进入的新世界。
  弗兰兹·马尔克(FranzMarc,1882—1916生于慕尼黑,在该地美术学校学习,1910年参加“慕尼黑新美术协会”;后和康定斯基一起脱离该会,作了“青骑士”的会员。他的生涯很短促,因为参加欧洲大战而战死。他擅长动物画,他画的不是动物的表面的姿态,而是动物蕴藏的生命。
  马克斯·培许太因(MaxPechstein,1881—1955)生于茨文考村。十五岁时,入霍斯登的学校,从那时起就受到凡高的影响。1907年秋,到意大利和巴黎,在那里受近代绘画的触动;不过看他的画,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健全的原始人的世界。他喜欢辉耀的光,象高庚一样喜欢画热带地方的风物。
  但是,德国人在绘画艺术方面似乎总是稍逊于法国人。下面想谈谈最近兴起的绘画运动。
  超现实主义和基里柯你们大概知道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吧,这是想说明沉睡在我们心底,我们没有直接意识到东西,也就是潜在意识的学问。这种学问最近对文学和绘画给予很大影响。这就是超现实主义派。这派画家有希腊系的基里柯、米罗(JeanMiro)、恩斯特(MaxErnst)以及前面在介绍立体派时谈过的毕加索和布拉克等。但是以最独特的方法而代表这派的是基里柯。
  乔治·基里柯(GiorgiodeChirico,1888年生)是住在意大利的希腊人之子,从少年时就一面在罗马和佛罗伦萨的博物馆欣赏贝鲁基诺、拉斐尔、基尔兰达约等的名画,一面进行学习。这些对以后他的画中有趣的物体组合和远近法给予了种种感化。他又从瑞士画家勃克林获得丰富的幻想世界。不久到巴黎,向人们显示了以前谁也没有尝试过的绘画的世界。
  谁见了他的画都会觉得是在我们常识中没有想到的事物的组合。例如在用板铺的地面上站着形状奇妙的偶像,远景耸立着希腊式圆柱,圆柱上漂浮着云彩,或者其它大理石象工场、规尺、书籍、大炮、家具等都是在人工光线中按照空想组合起来的。我们总是从他的画中感到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的东西。只要看他的画具有《预言者》《神圣的鱼》《苦闷的旅行》《诗人的出发》等的题名,就可以明白基里柯不仅仅画物体的形状,而是通过不可思议的物体的组合,表现深深潜藏在我们心中的谜一般的世界。
  新即物主义前面说过德国的表现主义,反抗以前陈腐的绘画见解,着眼点在于“物体形状怎样都行,只是想表现出我们心中涌现的激情”。然而此后五、六年在画坛却出现了与之相对立的所谓“新即物主义”一派。正如从它的名字就可以想象到的一样,他们想基于我们的生活凝注地盯视自然进行描绘;但是,和十九世纪的自然主义基于十九世纪的生活一样,今天的艺术应基于和它不同的生活,开始对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大都市的文明和整然的机器产生爱。德国的评论家称之为“向着新式的自然主义前进”。也许可以说,以这种新的精神认真观察事物的倾向,在现今的绘画界正在流行。可以认为毕加索的新古典派,再远一点,亨利·罗稣的对朴素的大自然的爱,都对他们的艺术有着影响。
  新即物主义开始对全世界给予影响,画家数量也相当多,最有名的画家有:奥托·狄克斯(OttoDix),1889年生于慕尼黑,据说成为画家以前,是个从事过种种职业的穷苦人。著名的画有《我的孩子》《自画像》和《女模特》,在这些画中可以充分看出认真观察自然所作的努力。
  乔治·希里姆普(GeorgSchrimp)也是出色的画家,还有在机器中探索美的画家肖尔兹(Scholz)擅长风景画的卡诺尔特(Kanoldt)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