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47|回复: 2
收起左侧

[外国历史之谜] [世界文化之谜]航空界女杰阿米莉埃尔哈特是怎样失踪的?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1-1 14: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航空界女杰阿米莉?埃尔哈特是怎样失踪的?
本世纪30年代之前,新兴的航空业一直是男性才能从事的职业。直到美国妇女阿米莉?埃尔哈特单独飞越大西洋成功,才结束了男性独占这一领地的历史。
埃尔哈特生于1898年7月,自幼对飞行器和飞行怀有极大的兴趣。他的青年时代,美、英等国设置了各种奖金鼓励人们飞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北极。1927年至1930年,各国曾组织了31次试图越过大西洋的飞行,由于飞机性能不够先进等原因,只成功了十次。正因为如此,当30岁的埃尔哈特于1928年6月17日至18日作为世界上第一位女乘客飞越大西洋后,便名噪一时,为了证明自己对此举获得的声誉当之无愧,埃尔哈特决定驾机单独飞越大西洋。1932年5月21日至22日,埃尔哈特终于遂愿,完成了单独飞越大西洋的壮举。此后,她又多次飞越美国大陆,以其非凡的行动努力争取航空界为妇女开放。1935年1月,她又踏上新的征程??单独从夏威夷飞往加利福尼亚。这一危险的航程超过从美国到欧洲的距离,以前有人作过多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埃尔哈特成了飞完这一航程的第一人。
1937年6、7月间,这位世界航空界的女杰与领航员弗雷德?努南合作,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女性第一次环球飞行。当她们已完成航程的3/4时,埃尔哈特驾驶的飞机在太平洋国际日界线附近突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成为航空史上一大悬案。
那年7月2日,埃尔哈特驾驶的洛克希德双发动机飞机离开新几内亚的拉伊,开始了向东4000公里的航程,这4000公里将是她这次环球飞行的最后一段距离。按预定计划,埃尔哈特应于当天上午飞抵霍兰岛附近上空。8时44分,埃尔哈特通过无线电向美国巡逻艇“伊塔斯卡”号报告说:“我们现在所处方位是157?133”。当时,“伊塔斯卡”号正停靠在霍兰岛,等候接应埃尔哈特着陆。“??157?133”是人们听到的埃尔哈特的最后一句话,此后,她的飞机便与外界失去联系。埃尔哈特在报告方位之前,还抱怨过天气很糟,指令信号不清。她曾说:“我们肯定已抵达你们上空,但看不见你们,我们正在低空滑翔,没法寻找陆上目标。”
可是,当时“伊塔斯卡”号停靠的霍兰岛天空晴朗,整个岛屿沐浴在阳光下。据此,当时美国海军派出调查团得出的结论是,埃尔哈特和努南搞错了方向,因而始终未能发现着陆目标,最后飞机因燃料耗尽而坠入太平洋。
但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对这一结论一直持怀疑态度。许多人为弄清埃尔哈特这位航空史上的女杰的失踪之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美国海军及史密圣尼安研究院的军人和科学家也曾多次调查,但总是没有找到足以做出新的结论的根据。专门从事重大空难事件调查的国际航空搜救组织倒是不断收到有关已找到埃尔哈特失踪原因的报告,但一经核查,它们不是谎报便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埃尔哈特失踪成了难解之谜。
可是,有两位退休飞行员却仍不甘心。1984年,56岁的汤姆?威利和64岁的汤姆?甘农开始查阅所有美国海军巡逻艇的搜寻记录、南太平洋环礁航行图以及洛克希德飞机的燃料消耗表等大量资料。四年之后,他俩向国际航空搜救组织求援。起初,该组织以为又是一次虚张声势的申报而不屑一顾。但威利和甘农据理力争,以周密的分析、精确的计算、科学的推论,使该组织的官员们折服。国际航空搜救组织又专门查阅了1937年至今所有关于埃尔哈特失踪案的调查卷宗,发现威利和甘农的见解确有价值。
根据威利和甘农的推测,当时埃尔哈特的飞机已飞抵霍兰岛以北上空,然后又转向朝南飞行。那么,既然朝南飞行为何没有到达霍兰岛呢?威利认为,很可能是一股突如其来的北风使飞机的航向偏向西南,因此就飞到了当时荒无人烟的加德纳岛上空。威利和甘农认为,埃尔哈特的飞机是撞在加德纳岛悬崖上失事的。加德纳岛现名尼库马洛洛岛,位于萨摩亚以北1000公里处的太平洋上。此外,威利和甘农在档案中发现,努南虽然是个优秀的领航员,但有酗酒的嗜好,这也许是导致飞机偏离航向的又一个原因。
国际航空搜救组织接受威利和甘农的建议,决定对尼库马洛洛岛及其附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经过一年的考察,终于有所收获。据1991年10月6日《南华早报》的报道说,考查队在岛上找到一只铝箱,据初步鉴定,它可能是领航员努南随身携带的小书箱。此外,考察队还在当地发现一座无名墓穴,他们猜测里面安放的可能就是埃尔哈特和努南的遗骸。然而,在一切得到严格的科学鉴定确认这些遗物与埃尔哈特和努南有关之前,埃尔哈特的失踪,只能说还是一个谜。(松青晓晗)
人类用火的历史有多久?
人类用火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至今许多考古学家仍在探索。
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用火是与人类本身同时起步的。人类用火,起初主要是用以熟食,既要熟食,就要燃料,人类的第一把石刀可能就是为砍剁柴草而制造出来的。据考证,人类用火可简单分为四个阶段:(1)猿人开始在野火堆上放柴草,开始熟食各种植物的果实,根块;(2)猿人开始就地保存火种,遇风雨之前,在火堆周围放石块,加盖较湿的柴草、树叶,狩猎的萌芽开始出现;(3)猿人开始搬迁火种;(4)猿人能巧妙地管理火种,固定用火。肯尼亚卢多尔夫湖猿人生活的年代属于人类用火的第一阶段;中国西侯度猿人,元谋猿人生活的年代属于人类用火的第二阶段,法国埃斯卡尔猿人与我国蓝天猿人生活的年代属于人类用火的第三阶段;北京猿人与岩灰洞猿人、硝灰洞猿人生活年代属于人类用火的第四阶段。
一种观点认为:最早的原始人类不知熟食,是猎取到的飞禽走兽和采集到的果实根茎,分着生吃,存在一段“茹毛饮血”的时代。后来,人们经过长期反复观察,看到雷电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森林大火,不但可以取暖,吓跑野兽,而且发现被火烤熟了的兽肉吃起来香喷可口,又容易消化。于是,人们开始学会用火,起初只会利用和保存自然火,经过多少年月的生活实践,人们又发现了燧石加工或者久钻一块坚硬的木头,往往生热冒烟,迸出火光,从此就学会了“钻木取火”或其他人工取火方法。中国境内有些少数民族解放前还使用燧石打击、钻竹、钻木等等取火方法,在少数民族远古墓葬、遗址中,也发现有木片上钻孔烧的的遗物,都是例证。中国的“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和“小南海文化”等遗址中都出现灰烬堆积层,说明人类用火的时代很早,从“河套人”、“山顶洞人”等用火遗址来看,可能就在这个时期内已学会了人工取火。
一种观点是否定北京猿人使用火。传统观点的依据是:在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到四个面积较大而较厚的灰烬层,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六米,这些灰烬层中还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的骨头,其中尤以啮齿类动物为最多。经化学分析,灰烬的成分中有炭。传统观点据此认为北京猿人已使用火,用火来烤熟兽肉、驱赶猛兽。保护山洞。而这种观点认为并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人类使用过火。当然并不否认北京猿人遗址有火的遗迹,这已经被火烬的成份所证明。问题在于这些火的遗迹和北京猿人使用火的观点之间的关系远非很清楚。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所谓灰烬层的遗物是北京猿人使用火的观点结论。灰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猫头鹰和其他猛禽类的粪堆,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原先是鸟粪的堆积物。这些大量的有机物在某种情况下会燃烧。根据沉积物的矿物质和泥炭成分分析:山洞内曾经有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闷燃过程,这种闷燃很可能是有机物自燃引起,或者由其他火源引燃的,如地质学中的表面火。一般石灰岩山洞的表面都有通向洞外的隙缝,这些隙缝常常成为森林火灾引进山洞的通道。所以,北京猿人将火种引进山洞的观点是不可信的,同样北京猿人用火烤熟兽肉的观点也是不可信的。
(王东明)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3-7-10 19: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大的给力分享 , 开心菠菜资讯, 一点都不难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3-7-10 22: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的是饭!!  挤的是奶!!!! 流的是血!!!!

神一样的存在啊!!!!!  @Riche8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