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0|回复: 0
收起左侧

[外国历史之谜] [世界文化之谜]古猿是怎样变成人的?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1-1 14: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猿是怎样变成人的?
人类是从哪儿来的?这是人类从早期蒙昧时代就开始猜测的古老问题。然而直到今天科学家仍然无法描绘人类诞生过程的全部详尽图画。这里最关键的谜在于,大约400万至800万年前,人类最早的祖先,一种类似于现代猿类的古猿突然改变了自己的进化方向,直立起来,以更有效的方式活动,继而进化成为人类,而它的“表兄弟”终于成为现代猿类。这一奇迹般的进化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
由于直立行走会在骨骼上留下明显的标记,因此化石是回答这一问题最好的材料。这方面最主要的证据是在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唐纳德?约翰森领导的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他们在那儿发现了大批古人类化石,其中一具生活在300万年前的女性骨骼。科学家找到了这具骨骼的40%的化石,称她为露西。根据骨骼特征来推断,露西的脑仍然呈现猿脑特征,但她却是直立行走的。因此她很有可能就是科学家长期来寻找的古猿和人之间的缺失环节。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应用DNA和蛋白质分子比较技术,推断出猿与人分道扬镳的时间,发生在500万年前。这与化石资料的发现可以相互印证。剩下的问题是:400万至800万年前这段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些已适应树栖生活、四足行走的古猿下地直立行走,向着人类方向进化?
一种观点认为:人和猿是在第三纪的中新世开始分化的,腊玛古猿是最早的人科代表,而森林古猿属里的几个种则是各种现生猿类的祖先。他们同意从古猿到人的进化是使用工具和有语言等文化因素。并且设想小的犬齿和直立行走的姿势是与使用工具(或武器)密切有关的。腊玛古猿的犬齿小就意味着使用工具和能两足直立行走。
另一种观点认为:古猿从树林移到大草原上来生活,为了不让草挡住视线,才直立行走。
第三种观点认为:那一段时期,地球气候变得干燥,使森林大片消失。靠树栖生活的古猿不得不下树,依靠直立行走和工具来谋生。
第四种观点认为:由于气温变化,大冰川来临,地壳发生了骤变,连绵不断的森林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树木减少1/3,野果供不应求,古猿就被迫成群地走出森林,到广阔的地面去寻找食物,谋求生路。由于地面生活的需要,前肢的任务更重了,不但需要用它来摘果实,拿木棒或石块抵御野兽,而且还需要用前肢来挖掘块根或捕捉小动物,就这样,经过几百万年的努力,古猿终于改变了用前肢帮助行走的习惯,学会了在地面直立行走。
第五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解释都是猜测的,进化是一种十分奇妙的现象,是遗传信息在群体和世代中平衡、传递和改变的过程。
第六种观点认为:达尔文关于进化的理论应该修正,进化不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而是由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和突然发生的飞跃交替的模式中寻找思路。遗传学研究的发展,为解开从猿到人之谜带来新的希望。人类进化成为地球生物中最适应的强者,这也是一些基因的胜利。可是目前,人们对于基因进化的了解实在太少。因此要回答古猿怎样变成人,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第七种观点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动力,至少在初期,不是文化,而是食物,进食行为和习性,更象许多哺乳动物的进化,小的犬齿和直立行走都是食物和进食方式改变的反映。腊玛古猿生活在空旷地区,具有扩大咀嚼面积用的较宽的颊齿,并有厚的釉质,以覆盖其较软的内部齿质。森林古猿类和猿类具有较小的颊齿,釉质薄,很快便被磨掉;齿尖尖端暴露出齿质小坑,这是用来切割和咀嚼较软的植物性食物的。腊玛古猿的厚釉质很可能是适应作强力压碎和磨研较坚韧的植物性食物,这是较空旷的非森林地区的标准食物。腊玛古猿类中有些具有象猿的较大的犬齿,有些则犬齿较小。但是即使是具有较大犬齿的种类,严重的磨耗也使齿冠变钝,截去尖端。事实上,这些犬齿也很少明显地超出其他牙齿。严重的牙齿磨耗和减少的犬齿连同增大的和釉质厚的颊齿,可能是为了咀爵坚韧植物性食物的一种适应。
(王东明)
人类的年龄已经有多大?
本世纪中期,中国史学家大都认为人类诞生己有“50万年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也说有“50万年”。与此同时,国外学者大都认为人类的年龄已有“100万年”。前者的根据是“北京猿人”(早年称“中国猿人”)的考古资料;后者的根据则是“爪哇猿人”的化石定年。后来,随着东非地区坦桑尼亚“东非人”与“能人”化石资料的发现,随着肯尼亚等地砾石工具的发现,学者们就又认为,人类的诞生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当然,也有说“300万年”、“300万年左右”、“300多万年”与“300万年之前”的。那么,人类的年龄到底有多大?今后的说法会否再变化?据已有资料来看,“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是有根据的,为时不会很久,人类年龄之说,很可能还会再变化,再延长。
由1973年开始,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一带330万到290万年的地层里,出土了大批人类化石,学者们认为,其中一部分,“没有问题可以作为‘能人’的祖先”;同时同地所出土的“露西少女”,其生存年代,也在350万年前后;1974年,在距奥杜威峡谷40余公里的莱托里尔,出土了13块属于人的系统或人科的化石。其中一块下颌骨,被定为人属,用钾氖法测定为距今335万到375万年;1965年,布?帕特森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西南的卡纳坡发现一块肱骨化石,定年为400万年之前。此化石与现代人肱骨相似。以“功能鉴别分析法”测定其功能特点接近人类;1932年到1967年,国际科学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盆地发现70个地点都有人类化石,年代最古的也在400万年前;1982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河谷发现了十分完整的“原始人类化石”(“露西人”),定年也在400万年之前;1984,肯尼亚与美国的专家们,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块500万年前的古人类颚骨化石。参加发掘的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专家D?匹尔比姆说,以往的发掘表明东非一带三四百万年前就有人类,这次出土的颚骨,把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又向前推进了100万年。
尽管这些遗骨没有石器伴存,有的还在争论,但从总的情况来看,通过“化石形态”与“功能鉴别分析法”判定它们已归“人属”;如果按照“先木器论”的观点,它们就是通过木器制造而转变成人的。因此,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二三百万年,最少也是300万年之前,甚至四五百万年。
综前所述,人类的年龄尽管有50万年、100万年、二三百万年、300万年,300万年与400万年(先木器论的说法)之前等论断,但没有一种说法是可以作为定论的。因为,尽管50万年、100万年,二三百万年与300万年之说,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一一地被否定了,而300万年之前与400万年之说证据尚嫌不足,就是连“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本身能否成立也在争论之中。就目前情况来看,“300万年”之说属于多数,但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的打制石器也不过只有二百五六十万年;尽管“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的说法还有争论,但随着考古学与人类学资料的不断丰富。300万年之前与400万年之说的根据必将日益增多,前途如何,尚难预料。如果依据东非地区现有资料来说,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二三百万年,而是300万年之前,或者更长。至于能前多少,长多少,尚难定论。
(任凤阁王成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