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0|回复: 0
收起左侧

[外国历史之谜] [世界文化之谜]梅林宫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1-1 14: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梅林宫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1889年1月30日早上7点半,遵照皇太子1小时前的命令,他的贴身仆人洛斯歇克准时将早餐送去。但是他却怎么也不能叫开房门,并且发现门被从里面死死插住了。见此情景,洛斯歇克慌忙去找当天也在梅林宫住的胡约伯爵。伯爵赶来后挥拳砸门,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当他们终于撞开大门后,在紧闭百页窗的黑暗房间里他们看到一幅骇人的情景:皇太子半躺在床边,他的头骨已被子弹炸开,垂下的手边有一支手枪,白床单上一片血污,脚下又是一滩鲜血??床上还躺着另一个死人,这是玛丽?维兹拉,一个钟情于皇太子的少女。
上午10点整,皇太子的死讯被报告给奥匈帝国皇帝弗朗索瓦?约瑟夫、皇后以及太子妃。很快,皇宫里充满了沮丧和恐慌。官员们、侍从们在长廊里跑来跑去,不了解情况的人紧张得不知所措。下午两点,皇帝才惊魂稍定,召集起全体皇室成员和大臣们,通报并紧急处置这一突发事件。人们被告之,皇太子鲁道夫“因极度兴奋,于今日凌晨死于心肌梗塞”。2月2日午夜,一辆灵车将皇太子悄悄运回维也纳。5日,皇太子的灵柩被送往皇家墓地。皇帝不让各地诸侯王来参加简单的葬仪。不过据在场的人说皇帝哭得很伤心。
根据皇帝的命令,两位著名医生曾对皇太子的尸体作了解剖检验。他们的报告确认皇太子是“因一时精神错乱而自杀”。但是皇帝根本不相信,因为他是唯一知道儿子弃生原因的人。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却将梅林宫悲剧的谜底带走了。
致力于奥地利历史研究的专家们只能给我们大致勾画出梅林宫悲剧的成因,而且见解并不一致。一种见解直截了当地从皇太子和他的情妇自杀于梅林宫开始追询。鲁道夫在16岁时和比利时公主斯德法妮订了婚,然而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尤其让鲁道夫感到灰心丧气的是,斯德法妮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肯定不能再生育了,所以好几年以来鲁道夫一直想要离婚。他甚至采取了一次胆大妄为的行动:在未告之皇帝的情况下向罗马教皇正式提出解除婚约要求。教皇没有给他答复,因为按照礼仪规定,只有通过皇帝才能向教皇提出这种要求。弗朗索瓦?约瑟夫皇帝的震怒是可想而知了,而幻想破灭后的鲁道夫则以到处寻欢作乐来消解他的精神痛苦。他一度几乎每天晚上都到皇宫外面的饭店吃饭,有时则让一些漂亮的舞女、卖弄风情的伯爵夫人到他的宫里,或者干脆到别的什么地方去过夜。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皇太子让维也纳的贵夫人和怀春少女们痴迷若狂。玛丽?维兹拉就是其中的一个。1887年末,在波兰人举行的一次舞会上少女男爵玛丽?维兹拉经人介绍认识了鲁道夫。几个月来,她写了大量燃烧着炽烈痴爱之火的情书给皇太子,并且成功地让皇太子感到了“别人不曾给予过他的热烈无比的爱情”。事情发展的结果是酿出一起大伤皇室风雅的丑闻:1888年6月,皇太子夫妇应邀去英国参加维多利亚女皇登基五十周年庆典,玛丽?维兹拉则先期到达英国。醋意大发的皇太子妃闻讯后拒绝再陪皇太子前往??。这件事情之后皇太子夫妇关系闹得更僵,以致鲁道夫有一次公然对斯德法妮说:“既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那么只好我先打死你,而后我再自杀了事。”这些威胁性的话语由斯德法妮哭哭啼啼地禀告了皇帝。尽管皇帝当时安慰她说这只是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但事后他还是不得不考虑应当认真了结一下儿子的麻烦事了。
1889年1月28日这一天,皇太子原本约好胡约伯爵和他的妹夫一起乘火车去梅林宫附近的森林中打猎。凌晨5点半,皇帝突然召见皇太子。大约近7点钟时,鲁道夫从父亲那儿出来,回到自己办公室后,他迅速写了几封信给斯德法妮、他的妹妹、他的母亲以及其他朋友。10点钟,鲁道夫匆匆赶到皇宫另一端他自己的寝宫,向妻子、女儿道别后他独自乘马车动身到梅林宫去了。因此,当胡约伯爵应约在中午时分赶到皇宫时并不知道鲁道夫早已出发;当然他更不知道接近中午时,另一辆双马轿车把玛丽?维兹拉也送往梅林宫了。
悲剧发生后,人们从皇太子给斯德法妮的信中读到:“你终于在我的羁绊之中和我为你带来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了,祝你万事如意??”人们还从玛丽?维兹拉给她妹妹的信中读到:“你只能为爱情而结婚。我未能这样做,然而我情愿到另一个世界去。”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晚上,鲁道夫还给他的一个贴身仆人洛斯歇克写了一张便条,让他去找一名牧师为他祈祷,要他“把我和女男爵合葬在一起”。由此,历史学家推断,皇帝突然召见皇太子时一定严厉申斥了他,并且逼他与他的情人立即断绝关系。在万念俱灰后,鲁道夫和他的情人走上了双双殉情的绝路。
另一种见解则从政治角度探询梅林宫之谜的答案。鲁道夫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别的亲王不同。为他挑选的教师都是帝国中最出色的,但却未曾考虑他们持何种政治观点。人们甚至一度把小皇太子交给一位被皇帝长期流放的,参加过革命军的司祭教育。因此,在十七八岁血气方刚的年纪,鲁道夫就匿名写了一篇抨击奥地利贵族制度的文章,尖锐嘲讽“那些贵族们愚味无知,根本不适合担任任何官职”。他本人也蔑视一切皇家法规,说“那些皇室法规只不过是愚蠢,虚荣和维护陈俗礼仪的遮羞布”。后来他果然主动去结识了一位犹太记者、《维也纳日报》的主编斯宰普先生,并视他为“梦寐以求而终于找到的政治顾问”,称之为自己“精神上的父亲”。正是“在斯宰普的帮助下,鲁道夫倾心于撰写文章,借以表达从会写字以来难于表达的思想”。因此,《维也纳日报》上经常有署名“皇太子鲁道夫”的介绍皇宫内情的文章和不署名的反对政府的文章。“秘密办公厅”还曾截获一封鲁道夫写给斯宰普的信,信中充分表述了他对法国自由思想和制度的赞叹,以及他对德国普鲁士式军人专政的憎恶。他的叛逆性格和活动致使他每一次外出都有一些伪装的警方人员跟踪,他的住处也受到监视。更有甚者,他和匈牙利独立者联盟的领导人埃梅耶纳?卡罗里伯爵的过从甚密。最近以来,因为帝国要求通过一项新的军事法,在匈牙利正引起一次日益严重的政治骚动。布达佩斯的游行队伍旗帜招展,革命歌声此起彼伏,每一次集会都会引起暴力事件。而匈牙利人是寄希望于这位皇位继承人的。
悲剧发生以后,人们了解到,鲁道夫在前往梅林宫的当天上午曾紧急约见斯宰普,并把很多稿子交给了他。这一天上午他还心情焦躁地等着一封信和一份电报。在收到电报并匆匆读完后,他咬着牙自言自语说:“对,应该办了!”在梅林宫他又延搁了一天,他在等着匈牙利独立者联盟领导人的最后一封电报,这是决定命运的电报。此后鲁道夫就再也不等候什么消息了。由此人们有理由相信,鲁道夫是出于政治原因自杀的;有人甚至断言鲁道夫曾答应只要匈牙利人起兵反对他的父亲并宣布奥匈分治,他就可以就任匈牙利国王。当然,要证实这一点还缺乏足够的材料,不过在他写给妹妹的信中说:“我是违心地辞别人世的。”这句话似乎间接地印证了这一点。
梅林宫的悲剧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六大历史之谜中的一个,可惜迄今为止人们仍无法揭秘。
(金贡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