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5|回复: 0
收起左侧

[外国历史之谜] [世界文化之谜]班图人起源于何处?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1-1 14: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班图人起源于何处?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人种集团,几乎占全非人口的1/3,分布在赤道以南的广大地区。班图人从公元1世纪开始一直到15世纪漫长时间内,从赤道附近向南部非洲扩展的过程被称之为“班图人迁徒”。迁徙大致分为东、南、西三路,足迹遍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影响十分深远。迁徒造成了非洲民族的极端复杂格局;班图人本身人口增值;农业扩散到其它地区,畜牧业成为重要生计;原始氏族日趋瓦解,大部落联盟建立,一些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国家组织。毫不夸张地讲,班图人迁徒是黑非洲古代史的中心课题。但班图人来自何处却是近150年来非洲学术界悬而未决、众说不一的重大历史疑案,对班图人起源于何处的探讨,根据前苏联学者M?波斯南斯基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编的《非洲通史》评价,大致可分为如下几派观点:
1、尼日利亚一喀麦隆交界处。远在1889年,迈因霍夫就辨认出班图语和西非诸语有联系。各种班图语之间的差异远远不及西非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那样大。H?格林伯格把非洲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他从800种语言中取得了词汇上和文法上的证据。从中他识别出206个词素或称核心单词,如简单数字、人体名称、日常生活动作,外部世界基本成份如大地、水和火等。在使用这类核心单词时,他发现班图语接近西非语的程度,大于英语接近原始日尔曼语的程度。他计算出班图语词汇中42%在今天仍然存在于最接近的西非中。他得出结论:“班图语甚至不能算作一个单独的原始语族??而是属于诸语族中的一支??即贝努埃混合语或半班图语。”因此,他作出了班图语的发源地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交界处的推论。另一著名学者C?埃雷特在总的方面是支持H?格林伯格的。他认为从语言学角度看来,语言上最纷繁的地区很可能就是最初的聚居地。
2.扎伊尔森林以南大草原地区。M.格斯里多年潜心研究班图语,他长于班图语的比较研究,从微观方法入手,分析了350种班图语和方言。他至少把三种互不相同的语言中意思相同的同源词汇的词根分离出来。从分离出来的2400组词根中,他发现其中23%是”通用的”,这些词根分布在整个班图语区。另有61%则只是在“特定”的比较狭窄的地区才使用。他用这些通用词根,制成常用班图语索引,标明各种班图语中通用词的百分比。这样划出的等语线(即连接相等的班图语指标线)表示出班图语保持率超过50%的核心地区,是位于赞比亚和扎伊尔二河之间的分水岭地带的扎伊尔森林以南大草原上的一个地区。他认为原始班图语最初就是从这个核心地区发展起来并由此向外扩散的。他还研究出两种原始班图方言,即东班图语和西班图语,这两种班图语中含有他指出的那些同源词的60%以上。他利用考察词语试图说明班图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他发现这些原始班图语中有许多关于本地动物区系的词,但是没有西非萨瓦纳热带草原的一些动物名词,如狮子、斑马、犀牛以及驼鸟。关于植物区系的词很少,但有两个名词即棕榈树和无花果树值得注意。它们都生长在森林或其边缘地带。这两种植物在未开发的森林中是不生长的。栽培作物词汇中有豆类、蘑菇、油料作物、蔬菜以及某些品种的薯蓣、令人惊奇的还有香蕉。与这些词并存且相关连的还有“菜园”“栽培”“和”“除草”等词。在这些词中没有西非萨瓦纳草原常见谷类作物的词。另外,还有“钓鱼”、“独木舟”、“桨”等渔业方面的词汇。上述的发现都表明操这些语言的班图人居住的地区其地理环境是处于森林或其边缘地带。那里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格里斯判断:原始班图人生活在森林的南边。根据他的见解,西北班图语(即格林伯格所认为的班图人发源地区)在他的班图语索引上只占11?18%,因此,这种语言只是原始班图语的遥远后代,而不是它的祖先。
3.发源于大湖附近地区。海利格曼即持此种观点。他在名著《非洲的种族》一书中认为班图人“源出大湖地区”。时间早在新石期末期,他勉强对班图早期的居住地划了一条界线,这条线西起(把南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分开的)里奥德尔雷河口的海岸,沿边界向东北,转而向南和向东,曲曲折折地到达喀麦隆的东南角。它从这里向东穿过法属刚果和比属刚果以及韦累河以南到达阿伯特湖的源头。它跨过基奥加湖,经过埃尔冈山南部,沿维多利亚湖的东部内地,到达它的东南角。它从这里弯弯曲曲地穿过坦噶尼喀领地向北到达蒙巴萨内地,那里有一道狭长地带往西北到肯尼亚山。它又跨过塔纳河,向北直到朱巴河口,只把这两条河之间的一条狭窄的沿海地带包括在内。
4.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根据我国非洲史留学生李安山对国外非洲学关于这一疑案的研究介绍,H?格林伯格的学说在1968年芝加哥召开的“班图人扩张”讨论会上获得了胜利。但1973年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如计算机分析语法数据)运用到研究之中,H?格林伯格的理论受到极大挑战。近年来研究新动向和成果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班图母语应是一群而不是一个村社共同体语言。而这些共同体的文化特征可能相异(有渔民也有牧人),社会组织亦不尽相同。第二,班图母语的存在时期尚未确定,约为谷牧物农业出现(公元前1500年)和铁器文化出现(公元前500年)之间。第三,班图母语的起源地也不确切,几种语言和村社散布在贝努埃河、克罗斯河和萨纳加河之间。第四,班图人的扩张(有人主张用迁徒、流动、扩散等)首先是在森林带的西北部,然后扩展到东北部和西南部。这些观点或许已更逼近了历史真实,但要解决这一已争论150余年之久的重大历史悬案,还要人们不懈地研究下去。
(李继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