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7|回复: 10
收起左侧

[不同观点] 历史评价的朝三暮四!

[复制链接]

6592

主题

7989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熊猫老师

     居住地:广东省 广州市

     梦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喜欢的专业:历史教育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5

发表于 2006-4-3 17: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课标岳麓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第一部分是“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首先提到租界,

“1845年,英国领事以‘华洋杂居,事端难免’为由,向上海官员申请土地。上海官员本着‘少生事,勿相扰’的原则,欣然允诺,认为把洋人圈到一块地皮上,少和中国老百姓接触,自然可以免去许多是非……”

读到这里,我本来想问学生们上海官员的想法对不对?转而一想,干脆跳越问“同学们觉得租界好不好?”

居然有过半说好!

这些同学之所以说好,是因为觉得上海官员甚至英国领事的说法有道理,因此得出租界好的结论——这恐怕是教材的编者没想到的吧!

想当年我自己读中学时,是全盘否定租界的,理由是它侵犯了我们国家主权,今日读史,我竟和学生一样认为租界设立的初衷是好的,晕,大约我没看到事情的本质,抑或我只看到动机没看到结果?

结果?洋人利用租界欺压华人以租界为基地经济侵略我大中华?但据说章太炎等很多先辈也得以租界保身,日寇侵华时不少我同胞也得以租界栖身得某洋人救助躲命!

我们以前对历史的评价会不会只注意了主要方面,而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平!

存疑!(或许的确是我自己的认识有局限)

27

主题

192

帖子

20

积分

超级版主

尚书郎

     :

     :

     :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06-4-5 14: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物总有好的一面,总有不好的一面,所以说,事物要一分为二

40

主题

59

帖子

76

积分

知府

     :

     :

     :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06-4-19 2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不同意版主的看法,谨提出商榷:单从教材的这段表述来看,是无法得出“租界好”的结论来的。上海官员对此事的态度,恰恰只能说明当时国人主权意识、领土意识的淡薄,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如果我们的学生因此得出“租界好”的结论,那说明我们的教育的确在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是原则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不能用细部的“利”来衡量的。如果我们因为有先贤保身于租界就得出“租界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的结论,那就如同我们说日本侵华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这不是一分为二,不是辩证法,而是对真理和正义原则的践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0 14:42:16编辑过]

35

主题

52

帖子

70

积分

知府

     :

     :

     :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06-4-20 14: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的见解非常精辟,佩服!

6592

主题

7989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熊猫老师

     居住地:广东省 广州市

     梦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喜欢的专业:历史教育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5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16: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说的很好,很多地方都认同。比如我们不要庸俗的辨证法,但不足的地方是没直接评析租界产生的初衷(‘华洋杂居,事端难免’‘少生事,勿相扰’),也无视租界在专制独裁中国作为“特区”“窗口”所起的历史积极意义。而只监守“国家主权”思想,会不会略嫌不足?!

40

主题

59

帖子

76

积分

知府

     :

     :

     :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06-4-20 18: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1、“租界产生的初衷”——“华洋杂居,事端难免”“少生事,勿相扰”。这是什么人的初衷?

2、所谓做为一个“特区”“窗口”所起的历史积极意义,虽然我也很讨厌外交语言,但我想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走什么样的道路,应该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回民朋友,他不吃猪肉,当然也无法吸收到猪肉中应有的营养。我强迫他吃了,实际上科学会证明,他因为“猪肉脏”而不吃猪肉的理论依据是错误的,那您说,我做的对吗?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06-4-20 23: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没有接触的一说,这是在自己家,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什么道理这是,现在的学生大脑有问题的不少。

6592

主题

7989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熊猫老师

     居住地:广东省 广州市

     梦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喜欢的专业:历史教育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5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0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们不要因人废言,请直接分析此说法的对错。

2、外国强迫中国提供租界是不对的(其实,当时清政府对此似乎是很乐意的),但一旦产生了,它的作用有哪些就是另外一会事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它的作用。比如你那位笃信中医而排斥西医的朋友,重病了仍不愿见西医吃西药,后来你强制性让他见了西医吃了西药,他的病好了。(当然,强迫终究是不对的)

3.“现在的学生大脑有问题的不少。”反对这样说学生、说别人,不是讨论问题的正确态度。

希望讨论具体历史史实,不要说其他非学术的甚至伤害他人的话。

40

主题

59

帖子

76

积分

知府

     :

     :

     :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06-4-21 0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这种说法,我已经给出了我自己的分析,上海官员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甚至认为让外国人在这儿修桥铺路,把华人和洋人分开免生事端没什么不好,只是由于他们主权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淡薄,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初衷”或动机是不合理的;租界产生后有没有这样的实际效果呢?同治四年公共租界的第一次户口调查:中国人,九万人;外国人,二千三百人。在实际运作中,租界只是以外国人加上少数的所谓“高等华人”来统治大多数的华人民众,华洋之间也没有什么“勿相扰”。

2、清政府似乎上的乐意,不能做为租界有理的根据,还是因为清政府主权观念的薄弱。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些原则,正如我在版主的其它文章中所看到的一样,是不容置疑的,例如版主所谓“打倒双百”而提出自由的言论应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一样,我赞成版主的这一观点。我没有讨论版主所谓的客观效果,(换句话说,我认为违背了主权原则和侵犯了民族尊严,所谓“客观效果”不值一评),就象版主所说的那样,强迫已经是不对的了,

而且版主举的例子我不敢苟同,因为在您的例子中,要求设立租界者显然是为对方着想的,就象强迫一个有病的人吃药一样,我不知道您在哪里看到的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想更恰当的例子应该是,通过猛击对方的脑袋日久天长而使对方的头皮长了一层老茧,增强了对方的抗击打能力。我只是在回复楼主的文章,认为不能说“租界好”。违背主权原则的租界,即使在客观上的确让一些人躲进去而保命,我们也无法得出“租界好”的结论。在这个问题上搞两分法,是模糊历史,不是全面评价。我不想与政治联系起来去谈历史,但如果我们这样去两分是不利于学生在国家民族问题上观念的形成的。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教学在对中日韩三国民众下一代民族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区别了。

3、关于第3点,我支持无路可逃的观点,也想给7楼的朋友提个醒。希望大家以学术的理性的态度来讨论问题,而不要挥舞大棒子或进行武断的攻击。别人有说话的自由。

6592

主题

7989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熊猫老师

     居住地:广东省 广州市

     梦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喜欢的专业:历史教育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5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20: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谢谢highwolf的回复!首先我得承认,在一些问题上,我并没完全弄明白,而在左右突围的思考了解之中。我时刻提醒我不要因反对片面而走向新的片面。但如果有些问题我仍有困惑,仍想说出:

1、如果能彻底把列强赶出中国,不让外国人居住,那当然最好了,可列强已经进来并短期内赶不走,在这样背景下,如何减少中外冲突,避免外交纠纷,减少更多的外交被动和损失,的确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如果没有租界,华洋杂居,由于国耻怨愤和中西文化冲突,应该很容易发生冲突,此时官府如何处理?支持国人,外国人不答应又会打我们;支持外国人,国人又会骂我清政府懦弱卖国!

最理想的方法是:既然赶不走,就把他们隔开!如此减少发生摩擦的机会不是很好吗?

如果您是那时的清政府官员,在那样的环境下,恐怕只能想出如此的办法了。再有爱国情感、国家主权意识,又能如何?

2、我的确需要多找些租界客观作用的史料。

3、建议highwolf也可以在这写写您的教学随笔或读史随感(如果文章多,我们可以给您开专题),互相切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