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男
- 居住地
- 广东省 广州市
- 自我介绍
- 历史风云网创始人,致力于历史教学的有思想有趣!
- 听定哥课之前小题一般错几个
- 5
- 听定哥课前历史一般考多少分
- 50
- 历史学科存在最严重问题
- 不会概括大题
管理员
熊猫老师
居住地:广东省 广州市
梦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喜欢的专业:历史教育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历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现象、历史人 物、 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异同,探寻历史本质,从而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方法。在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比较分析问题所占试题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篇主要以下面 2009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和安徽文综卷中的典型试题为例,谈谈比较分析问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希望能给备考的莘莘学子以启发。
例1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试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 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 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 ,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 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 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 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 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第一,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 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 第二,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 、有论点,言之成理。
例2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试题)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 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 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 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 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 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 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 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 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 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 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参考答案:(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 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 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 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 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
一、比较分析问题的基本类型
从比较分析问题的内容看,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其一是纵向比较,就是对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或阶段出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 人物进行比较。如例1第(1)问“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 的异同”,根据材料可知,一方面,邓实倡导的古学复兴是1905年前后发生的事情,而新文 化运动则是在1915年兴起的;另一方面,两者时间相隔不远,也可以说是发生在同一历史时 期,即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体现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 行的思考、探索与努力。
其二是横向比较,就是把在不同空间(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历 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如例1第(2)问:“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 洲文艺复兴。评 析这一观点。”这个题目并不是直接问“亚洲古学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同点,而是通 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学科素养。学生要么认为此观点是正确的,找 出“亚洲古学复兴”和欧洲文艺复兴之间的内在的一致性;要么认为此观点不正确,指出 二者之间本质的差异,进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当然,通过这道题的设 置,也能启发学生再次思考人类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深层次的问题。再如例2 ,以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外交使团出访为切入点,给出外交使团出访人员的组成、出访目 的及学习西方 的内容等材料,考查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的差异。此题通过比较分析问题的设计,不仅考 查了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 ,各国只有认可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先进的文明,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和强大这一历史规 律。
二、比较分析问题的解法指导
1.注意审题,有的放矢
首先,要审清比较分析问题的类型。按具体问题的设计方式来分,比较分析问题可分 为三种。第一种有明显的提 示语“异”“同”。如例1第(1)问就是这样:“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 动倡导者对传统 文化认识的异同。”第二种问题的提出则比较含蓄,不直接显示“比较”,而是在问题中设 置“变化”“联系”等词。如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2题第(1)问:“据材料一、二, 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凡是要求指出“变化”的题目,同学们在答题时,一 定要答出由什么变成什么,如本题的答案是“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 由”。第三种是将问题设计成开放性问题。如例1第(2)问:“邓实认为‘ 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 洲文艺复 兴。评析这一观点。”这里其实就是让同学们在把握两者的异同的基础上去评析此观点。
#p#分页标题#e#
其次,要审清并界定题目的限定语。限定语是指题目中出现的定语或状语, 它能将问题的答案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以便在高考考场上较短的考试时间内灵活考 查历史知识 和学科能力,因此审清限定语并理解其内涵是答题的关键。如例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 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一问,同学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限定语——“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共同组 成的,其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再如例2第(2)问“联系两 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审题时, 如果同学们没有注意到“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这一限定语,那么答题时很容易简单地 回答为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差异,大大超出题目限定的范围。
|
|